tydj.sanya.gov.cn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自建区以来,天涯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不懈保生态、治污染,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增强人民群众生态获得感、幸福感,扎实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不断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基础。
十年改革创新
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日趋完善
天涯区紧紧围绕“生态立区”发展战略,认真践行生态环保新发展理念,先后成立天涯区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区委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和区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天涯区推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实施办法》《天涯区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办法(试行)》,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统筹协调机制,区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谋划安排,定期召开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部署推进,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与经济工作同研究、同部署,推动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重点任务落地落实。
高屋建瓴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编制出台《三亚市天涯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三亚市天涯区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工作方案》等多部生态环境领域工作规划,为天涯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落实提供了科学指引。
2024年,颁布了全省首部市辖区GEP核算技术规范——《三亚市天涯区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技术指南》,并开展2022年度GEP核算工作。
十年攻坚克难
污染防治和环保督察整改成效显著
天涯区坚持“四尘”“三烟”“二气”“一禁”污染整治一体推进,分阶段、有步骤的统筹实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重点从扬尘污染管控、餐饮油烟治理、秸秆垃圾禁烧等方面开展一系列具体工作,完成全区10家加油站油气回收改造,先后依法关停、搬迁、升级改造50余家“散乱污”企业,关闭非法洗砂点40余家,在辖区内重点区域安装17个高清火警监控报警探头,实现全方位、全时段、全天候秸秆垃圾禁烧监管。
天涯区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以“控源截污、标本兼治、点源治理、协同共治”为工作方针,“一口一策”“一河一策”推进入河排口、黑臭水体、内河湖和国省控监测断面水质达标整治,完成205个入河排口整治和5条黑臭水体整治;2019年至2024年期间,全区域国省控、内河湖、近岸海域、饮用水水源地等监测断面水质全部达标。2024年,三亚河成为生态环境部第三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强化饮用水水源地常态化监管,确保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百分百达标。
全面推进美丽海湾建设,按照“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目标要求,持续推进海湾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三亚湾入选生态环境部2023年第二批“美丽海湾”优秀案例。
天涯区加强土壤污染源头管控,强化危险废物(医废)“产贮转”环节全程监管,加快推进垃圾分类处置、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对全区220余家产废单位开展危险废物环境监管工作,对4家土壤污染重点监管企业开展土壤和水环境检查,督促企业定期开展土壤和地下水环境检测,有效管控重点企业土壤和地下水环境安全稳定向好。稳步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广绿色防控、水肥一体化、有机肥替代化肥等技术,建设农药化肥减量集成技术核心示范区,推进畜禽粪污、秸秆、农膜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从源头上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不折不扣抓好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
第一轮、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省百日大督察及信访件反馈问题全部完成整改,凤凰岛二期拆除工程提前9个多月整改完成,整改成效得到肯定,被中央纪委、国家监委作为正面案例在中国纪检监察报头版头条进行宣传报道,红塘湾临空商贸区项目拆除工程提前近7个月完成整改,红塘湾临空商贸区项目生态修复工程提前近13个月完成整改。2023年,天涯区积极配合三亚市顺利完成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省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涉及我区的整改任务正按序推进。
十年优化体系
绿色转型低碳发展步伐持续加快
天涯区创新建立生态环境导向经济发展模式,不断推动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积极稳妥推进碳中和碳达峰,开展能源消耗分析与评估研究,完成《天涯区能源消耗分析与评估报告》《天涯区碳排放峰值测算与实现路径方案研究报告》,以零碳能源构建为抓手,在我区先行打造西岛“双碳”示范岛和抱前近“零废零碳”生态农业示范园区。
全面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截至2024年,共有无废酒店13家、无废景区3家、无废岛屿1家。同时加大新兴园区培育力度,以绿色能源产业为重点,突出以生态发展引领招商项目,引进和落地包括黄金珠宝加工、海砂淡化基地、大唐清洁能源等一大批绿色生态产业;积极推进梅村产业园和中科遥感信息产业园建设,中科遥感信息产业园引进科技企业20余家,园区高新技术企业规模达8家,累计引进和孵化超300家科技类企业,持续优化产业生态,推动绿色转型升级。
拓展生态农业项目,融合发展生态旅游新模式,创建三亚燕窝果农业品牌,推动三亚甜瓜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项目、台楼村火龙果基地等一系列标准农产品基地落地,位于天涯区内的海南希源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获得海南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心颁发的芒果产品碳中和证书,其中贵妃芒、台农芒、金煌芒获得碳中和产品认证。文门村被评为全国旅游重点村,抱龙村抱龙森林公园被评为省五椰级乡村旅游点,水蛟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十年笃行不怠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稳步推进
(注:海南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实施方案于2019年1月提出)
天涯区紧盯重点工作,持续推动一系列标志性工程落地。落实“六水共治+河湖长制”治理模式,组织开展水污染隐患排查、河湖“清五乱”、黑臭水体及返黑返臭水体整治,及时解决妨碍河道行洪、水质超标、山水入侵市政管网导致内涝等环境突出问题,2022年以来,有序推进21个“六水共治”续建项目、17个“六水共治”策划项目建设。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标志性项目加快推进。全面推进“禁塑”工作,启动全生物可降解塑料制品饱和式投放试点,开展源头治理专项联合执法工作,强化社会面“禁塑”措施,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禁塑”工作。持续推动“无废城市”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成效显著,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三期)、餐厨废弃物处理厂、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厂等建成投用,实现固体废弃物处理和可持续发展需求,“无废景区”“无废酒店”“无废社区”“无废机场”等无废细胞建设取得实效。
全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2020年以来,在全区建设687座标准化垃圾分类亭(屋),包括239个智能垃圾分类点位,公共场所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屋(亭)覆盖率达到100%,行政村建成垃圾分类设施达到100%,采取“精准督导运营”和“农村分点收集”的城乡收运模式,不断完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的生活垃圾分类全链条体系,实现了生活垃圾分类全区域覆盖。
十年奋进路,逐梦新征程。天涯区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突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打造“天蓝、地绿、水清、土净、景秀、居美”的美丽三亚贡献天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