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联盟首页|共产党员网
无障碍浏览
首页>天涯工匠

天涯工匠丨候选人符日兰:以匠人之心 逐时光之影

【字体: 打印
2019-04-03 19:18

在黎陶传承人符日兰眼中,黎陶是刻录历史、记录生活的另一种语言,等待着人们去发现与表达。只有当心、手与泥三者合一的时候,作品才能像山川与河流,自然和谐。

 

 

1

 

 

符日兰的大半辈子都在和泥土打交道。

 

夕阳透过薄纱漫进来,黑土村“黎族原始制陶技艺传习所”内,符日兰正弓着身子拍打着泥土,清脆的声响此起彼伏。

 

 

过几天将有纪录片剧组过来拍摄,为了呈现最好的拍摄效果,符日兰打算“练练手”:挑柴、置陶、点火,烧制,每一个步骤都充满了仪式感。

 

一个个形状各异的黎陶,在高温中被飞舞的草木灰绘制出绚烂的颜色。这是泥与火的交融,新的作品即将诞生。

 

 

符日兰深知火和陶器碰撞的内在规律。但也有失误的时候。黎陶烧制保留了原始的露天烧制,火焰随风而动,一浪接过一浪,时而豪迈奔放,时而优柔婉转。

 

天气、温度等不稳定的自然因素,使得黎陶的烧制,充满了许多不确定。因此,每一次烧制都会给人一种不期而遇的美。

 

 

拉胚是长期与泥土的磨合,赋予泥土新的生命。拉胚时,手法尤为重要,看似柔、实则刚,一个好的黎陶,从拉胚便能表现出创作者的精气神。

 

 

16岁时,符日兰跟着奶奶学制陶,一开始她会担心泥的用量,取多了还是取少了,生怕原本要做脸盘最后成了个壶。渐渐地,她用手一摸,全凭感觉就可以掂量泥土。

 

从量变累积到质变,她拉了多少次胚,已记不清,现在她用双手挤压泥土的时候,便能读懂泥土的语言。

 

 

在黎族的历史长河中,制陶一直遵循着“女制陶男莫近”的原则;烧制前,人们会先围绕着火架载歌载舞,举行一个简短的祈祷仪式,祈求神明的庇佑。

 

随着时代的发展,制陶中的繁琐逐渐被人们剔除,古老的技艺也遗落在了时间长河里。

 

2

 

 

黎陶的诞生仿佛更多的是为了生活。符日兰制作的黎陶大多以盆、锅、杯、壶、缸居多。简单实用是黎陶的准则。

 

人们喜欢将对生活的美好期望融入器物里,瓷器中的一纹一路,都表达着人们的希冀。

 

 

黎陶,是符日兰从出生开始便非常熟悉的东西。在家里,她总是能看到奶奶和妈妈制陶时的身影。符日兰说,做黎陶是一种传统,虽然它没有紫砂壶般的高贵,但却是当年赖以生存的重要保障。以前我们使用它,现在它也带给了我们希望。

 

在符日兰看来,黎陶就是一盘写满记录的磁带,刻录着历史、记录下生活。

 

 

黎陶一旦被制作出来,几十万年都不会自我销毁。符日兰家里至今还保留了祖辈们制过的黎陶,它像寻常器物一样,被安置在某个角落,不引人注意。人们走过,却又忍不住细看。

 

符日兰说:“这是人们最真挚的情感。我们对泥土,对陶瓷要有这一种敬畏,一种感恩,”她说,读懂了这个东西,就知道人类对陶瓷最初的那种感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