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dj.sanya.gov.cn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基层治理得好不好,关键在基层党组织、在广大党员干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近年来,天涯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围绕辖区“平安不出事、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的工作目标,整合基层多方力量,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要不是你们这两个多月来的耐心调解,这事不知道还要僵持多久,差点破坏了邻里关系,太感谢你们了!”近日,红塘村委会村民胡某双手握着天涯区马岭大社区调解员的手激动地说。
原来,胡某与同村的胡某才是邻居关系,双方一直以来均认为对方宅基地界限设置不合理而时常发生纠纷,近期的冲突更是一度升级,当地村委会工作人员介入多次调解未能解决。为维护本村的和谐稳定,红塘村委会联系天涯区马岭大社区调解委员会,请求协助解决,马岭大社区调解委员会在了解实际情况后,采取“走出去上门服务”的方式,组织调解员多次下村同红塘村委会负责人到村民家中实地调解。
▲马岭大社区调解员到现场了解情况,并进行调解。
经调查了解,调解员发现胡某与胡某才的矛盾焦点主要集中在土地界限划分问题上。针对这一问题,调解员采取“背靠背”和“面对面”相结合的方式,对双方进行耐心调解,解释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到现场拉线分界。在调解员的耐心调解下,这起“棘手”纠纷事件终于以双方达成协议而圆满结束。
马岭大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位于天涯区西部,服务范围覆盖2个社区、4个村委会,常住人口3万多人,人员复杂,人口流动性大。为做好基层信访调解工作,马岭大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坚持党建引领,建立“建机制、搭平台、组队伍、优服务”工作方法,统筹推进“一站式”多元信访调解服务工作。
▲群众为马岭大社区送上锦旗。
今年以来,马岭大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28件,调解率100%,调解成功率98%,辖区内无一起“民转刑”案件发生。
强化领导
建立健全“1+3”工作机制
马岭大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党委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信访工作调处领导小组,建立排查机制、对接机制、联调机制的“1+3”工作机制。
建立排查机制,充分发挥网格化服务管理作用,加强日常巡查,对摸排出的矛盾纠纷进行登记、汇总、梳理和研判。
完善对接机制,确定专人联络,畅通部门对接,及时建立交流沟通和数据协同共享,抓好引导服务,促进矛盾纠纷调解对接实质化、立体化,使信访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无缝对接。
抓好联调机制,充分调动各方主体参与矛盾纠纷调解积极性,不断完善联调联动机制,汇聚社会各界力量,扩大调解“朋友圈”。
资源整合
构建“线上+线下”多元服务平台
在线下,马岭大社区进一步优化网格化管理服务,科学划分,建立健全组织网格,搭建包网负责、责任到格的村(社区、居)、学校和企事业单位信访调解平台,并在社会事务受理服务部加挂“信访接访”牌子,设立信访接访窗口、调解室,协调处理发生在区域的重要信访问题。同时,在线上充分发挥海南省信访业务智能辅助系统服务平台作用,推动矛盾纠纷调解从“线下跑”向“网上办”转变,有效打破地域限制,实现全网覆盖,搭起信访调解、法律援助、心理服务等信访工作与百姓群众之间的“绿色通道”,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信访调解格局,让“大事全网联动、小事一格解决”,真正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
突出重点
组建信访调解队伍
着力“防”,组建党员干部志愿者+派出所民警队伍。今年以来,马岭大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党委不定时对辖区内的市场、超市、景点等重点部位进行巡查管控。
突出“帮”,组建专业医师志愿者+援助律师。对生活失意、心态失衡、特殊人群及需要治疗人员,适时予以心理疏导和医疗救助,对家庭生活确有困难的信访人,在矛盾纠纷解决后,进行心理安抚、思想引导与帮扶救助,开展医疗救助,送医下乡、入户帮扶和心理咨询活动260余场,受益群众6000余人次。
优化服务
加强普法宣传引导
马岭大社区充分发挥“三社”(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联动“聚能”作用和三支志愿服务队伍“支援”作用,采取“请进来阵地服务与走出去上门服务”相结合方式,多维度、多层次、多途径,多点发力开展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发挥平安建设志愿者+巡查网格员的宣传队伍优势,通过入户发宣传单、拉横幅、贴海报、拉家常的方式向广大辖区群众普及信访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切实在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发生。
马岭大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大社区将紧密结合主题教育,继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推动信访调解工作创新发展,为天涯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更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